爱尔斯博士说:“人类遗传基因中,都有感觉统合的基本功能,每个幼儿生下来都有此本能。但这种本能必须在孩童时期与环境的互动中,在大脑和身体不断顺应下,才能够高度和健全地发展。”感统能力贯穿人的一生,每一个儿童都需要通过感统训练来完善这种本能。幼儿期是儿童感觉、动作和运动组织发展的关键期,感统训练是帮助幼儿与环境互动、提升感统能力的重要途径[2]。目前,感统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已成为一种趋势,多数城区幼儿园已经在园中开设了该课程。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注重的是幼儿感觉和动作的发展,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帮助幼儿通过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等去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和声音;二是协助幼儿认识自身的情感,理解自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感统训练课程虽然得到众多幼儿教育者的青睐,但幼儿园的训练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幼儿园要想成功地开展感统训练,使其成为一种特色,就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尝试解决。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设计不合理 部分感统训练教师仅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 展指南》为依据,忽视对幼儿感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 析,感统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总是过难或过易, 使得幼儿对课程训练失去兴趣和自信心。例如,C 园 感统训练教师在一节中班前庭训练——走平衡木的 课程活动中将目标设置为:能够快速平稳地通过平 衡木,提升幼儿的双侧协调能力。实践中发现,该目 标设置过于简单,多数幼儿都能够轻松地完成该训 练任务,在练习 2 次~3 次后,就会跑到其他区域。 2.课程内容过多且缺乏系统性 通过长期观察发现,C 园感统教师在有限的时 间内设计和选择的课程活动内容过多且缺乏系统 性。例如,一个小时的课程活动就涉及五大感统训 练内容,使得幼儿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此外, 该园感统教师没有将感统训练课程活动的内容进 行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也没有遵循层层递进、由 易到难的原则,使得该课程的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3.课程实施环节不完整且指导不够 感统训练由于其训练方式活泼、有趣,常常被 儿童教育工作者看作是一种“儿童健身运动”。因为 感统训练经常会涉及一些跑、跳、卧、爬、翻等动作所以在课程活动实施前后都需要带领幼儿做一些。热身运动和热身游戏。经过观察发现,C 园感统教师 在整体的课程活动设计中缺少这一环节,这就增加 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受伤的可能性。此外,在活动 指导中还发现,C 园配课教师没有与感统教师密切 配合,经常出现感统教师负责指导的区域井然有 序、配课教师负责指导的区域秩序混乱的现象。 4.课程评价主体单一且评价范围较小 C 园感统教师在活动结束时,常以幼儿掌握课 程活动训练内容的熟练程度判断活动效果,而忽略 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幼儿是学习的主力军,他们的 亲身感受是活动效果最直接的反馈。此外,课程评 价还存在评价范围较小的问题。幼儿人数较多,感 统教师如果只对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而不做 记录,就很容易将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混淆, 很难从纵向角度清晰地看到幼儿的发展变化。 5.课程服务对象的范围较小 C 园是一所示范性园所,于 2020 年将感统训练 引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并成为该园特色课程之 一。该园还为幼儿设置了专门的感统训练室,设有专 业的感统器具,并聘请专业的感统训练教师授课,还 将感统训练课程纳入幼儿园常规课程的教学安排 中。但感统训练课程在该园的发展仍处于摸索试验 阶段。从 C 园日常课程安排计划表中得知,该园感统 训练课程一周一次,且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中班和大 班幼儿,没有将小班幼儿列入课程计划之内。
影响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实施的因素 1.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由于幼儿人数较多,感统教师如果采取传统的 一对一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就很难顾及到每一个 幼儿,这也为幼儿在课程活动中受伤埋下伏笔。为 提升课程活动的安全系数,感统教师和配课教师需 要密切合作。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感 统训练知识和熟练的实操技能。然而,C 园部分教师 专业水平不高,感统训练理论基础薄弱、感统训练 课程活动设计能力不足、训练器具使用方法单一。C 园配课教师由各班生活教师、配班教师和主班教师 担任,他们未参加过专业的培训,对感统训练知识 和器具操作不熟悉,难以与感统教师密切配合,为 幼儿提供正确的训练引导。 2.教育理念存在偏差且教师工作安排不合理 C 园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偏差,认为小班幼儿年 龄较小,对感统训练专业器具的操作有一定困难,就没有在小班开设感统训练课程。感统理论强调 0 岁~3 岁和 3 岁~6 岁分别是儿童感统训练的基础 阶段和关键阶段,在很多早教机构中都设有专门的 婴幼儿感统训练课程,为 0 岁~3 岁的婴幼儿提供 训练指导。小班幼儿处于可接受感统训练的年龄, 他们是完全可以接受该课程训练的。通过了解得 知,C 园将感统教师视为机动人员,身兼数职,工作 任务繁杂。感统教师经常会在课上处理一些与课程 无关的事情,感统训练往往会被中途打断。由此可 见,该幼儿园的做法直接阻碍了教师自身专业的发 展,也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不利于该课程的进一 步发展。 3.家长缺乏对幼儿感统训练的重视 一份关于 C 园家长对感统训练理论和实操了 解程度的调查报告显示:70.4%的家长对感统训练 知识有一点了解,只有 3%的家长能够熟练掌握感 统训练知识。与幼儿在家庭中进行感统训练的家长 占 21.4%,66.7%的家长没有陪孩子进行感统训练。 通过访谈了解到:W 教师让幼儿分享课后巩固训练 的感受时,经常听到的一个回答是:“我妈妈和爸爸 很忙,没有时间陪我。”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 的感统训练不够重视,不能积极帮助孩子完成课后 巩固练习。
三、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问题的解决策略 1.重视教师个人专业水平的提升 幼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实施 者,其专业水平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课程教学的开 展至关重要。感统训练课程进入幼儿园,并成为一 种特色课程,对感统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更高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促进 感统训练课程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感统训练理论基础方面。感统教师可通 过阅读关于感统训练方面的著作和学术论文、积极 参与课外培训、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等,不断加深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形成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 使感统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发挥感统理论的价 值。同时,还要将其运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中,实现理 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这有助于形成自己独有的教 学风格,提高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教学效果。为与 感统教师密切配合,提升幼儿感统综合能力,提高 感统训练课程教学质量,配课教师需要掌握感统理 论知识与实操技能,成为感统教师的好帮手二是在训练器材使用方面。感统训练专业器具 种类繁多,操作灵活,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 课程内容灵活使用和选择。同时还要设计“一具多 用”玩法,使幼儿能够快速地进入训练状态,激发幼 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感统训练课程效果 。例 如,大滑板的基础操作以幼儿腹部为中心,身体紧 贴滑板,双腿向上弯曲或放平,头部抬高,利用上肢 力量向前或向后滑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可 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做基础练习,中班可以在此 基础上转圈滑行并击打或投掷物体,大班可以进行 运毛球过障碍比赛。此外,教师也可以用自制器具 或其他日常物品代替专业器具,使感统训练更加丰 富和灵活。 三是在感统训练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幼儿 园感统教师要从感统训练课程目标、感统训练课程 内容、感统训练课程实施及指导、感统训练课程评 价等方面提升自身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 首先,提升感统训练课程目标设计能力。感统 训练课程目标是课程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感统训练课程教学的灵魂。教师如果能在设置目 标的过程中结合多方面要求(如幼儿当前的感统能 力发展水平、《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感 统发展阶段标准),为幼儿设置适宜的目标,将会有 效提高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活动的质量和幼儿参 与的积极性。 其次,提升感统训练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能 力。感统训练内容包括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知 觉和听知觉五大训练板块,教师可将五大板块进行 拆分,每个板块用 2 周~3 周的时间进行专项训练, 所选内容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所有板块训练 结束,教师可进行综合训练。考虑到人数问题,幼儿 园感统训练课程实施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同一专项训练下,各组训练目标相同,内容不同,各 组可轮流交换训练任务。案例:中班前庭觉专项训 练内容安排。时间:3 周。组织形式:分组教学,每组 任务轮流交换。训练目标:一是提供丰富的前庭感 觉刺激,建立平衡感;二是提升中班幼儿对空间位 置的感受力、四肢协调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三是 体验前庭觉训练带来的乐趣。训练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周,一组蹦蹦床。要求:双脚跳、单脚跳。二组趴 地推球。要求:趴在软垫上,将皮球用力推向墙面。 三组摇摆床。要求:俯卧在摇摆床上掌握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