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孩子有许多“坏习惯”,有的孩子喜欢吸吮手指、咬指甲,有的孩子喜欢拨弄头发,还有的孩子脾气特别大爱摔东西等等。这些坏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没有影响?家长又应该怎样面对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呢? 一、孩子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出现的像吸吮手指、咬指甲,爱拨弄头发,好发脾气,对家长过分依赖,拒绝去上学,胆小,害羞等等,都属于儿童发育性行为障碍,或称儿童一般行为障碍,是指儿童在发育过程出现并引起抚养者烦恼的单项行为异常。(不像多动症一样,有,注意缺陷,多动冲动,攻击行为学习困难也不像自闭症,有语言发育障碍、情感淡漠,重复刻板行为等多项行为障碍)这些单项的行为问题(怀习惯)与儿童的不同发育阶段密切相关,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怀习惯,各种坏习惯持续的时间也长段不一,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或环境的变化,这些坏习惯会逐渐消失,一般不会延续到成年期。下面就来解读一下家长比较关注的孩子好发脾气的坏习惯。 “好发脾气”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行为问题,以学龄前儿童最为常见。那么引发儿童发脾气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1、发育性因素:要了解儿童发脾气的原因首先须了解学龄前期儿童神经系统生理发育的特点,学龄前期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不成熟,情绪反应往往不稳定,(一会喜笑颜开、一会大哭大闹,情绪转化特别快)很容易被诱发且易表露(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像愤怒的情绪一旦发泄出来以后,很难被控制住)。即所谓情绪活动具有易变性、冲动性和脆弱性。 2、教育方法不当:溺爱是引起儿童暴怒发作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或爷爷、奶奶常常对孩子的生活过分关注,一切包办代替,儿童在生活中缺乏锻炼、克服困难的能力差,易形成自私自利、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这种不当的教育方法可以以操作条件反射的形式强化和固定儿童的“好发脾气”行为。儿童最初的发脾气行为是因为受到了挫折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引起的,此时家长的让步可以中止其发脾气。 3、动机因素:孩子是很聪明的,没有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孩子哭闹总是要传递一种信息例如:饿了、困了要吃东西等等。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例如得到心仪的礼物、或者是对父母作出一些要求带他们去外面玩等等。再有呢就是逃避责任:孩子犯了错,恐怕父母责备,会放生大哭,企图以哭闹转移父母的注意力。最后,孩子的发脾气也可能是对与父母分离的恐惧,多见于刚开始上幼儿园的孩子。 二、孩子发脾气的常见表现: 大声哭闹、又喊又叫、甚至在地板上打滚,坐在地上不起来,以头碰壁、撕扯自己的头发、破坏自己的玩具或家中的物品,劝阻或关注后往往变本加厉,一定要达到目的或无人理睬大闹很久才能收场。偶尔发作一次、程度较轻时不应视为行为问题,只有发作次数较频繁、父母不堪其扰时才能称的上是不良习惯。 三、特殊形式的发脾气—屏气发作 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当情绪受挫或严重气愤时发生,表现为突然出现情绪的急剧爆发、剧烈哭闹、呼吸频率加快后突然出现屏气(即只有吸气而不呼气),继而呼吸暂停,伴口唇发紫和全身强直,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发作,持续30s—2min钟后发作停止,孩子开始哭出声来,全身肌肉松弛、呼吸恢复、面色转红,活动如常。 四、防治和行为干预 1、教育和行为指导:家长要正确理解对子女的爱,爱是每个父母的天性,但这决不意味着娇惯,溺爱和无原则地满足儿童的要求,对待孩子应以民主的方式进行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要从小培养讲道理和理解他人的习惯,当孩子逐渐长大时要告诉他们如何学会控制自己,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无理取闹。 2、行为治疗:“爱的回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