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安全保健    校医在线    保健之窗    儿童皮肤过敏的合理用药
创建时间:2024-01-02 09:29
浏览量:0
当前位置:

儿童皮肤过敏的合理用药

过敏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包括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等。其中过敏性皮肤病最为常见,且出现时间早,有些患儿甚至可以在新生儿期即出现症状。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包括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接触性皮炎、药疹等,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儿童皮肤过敏的发病原因复杂,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常是多方面的。内在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情绪变化或精神改变、感染病灶、原发疾病等;外在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刺激、食物过敏原(牛奶、鸡蛋、鱼、虾、蟹等)、吸入性过敏原(尘螨、动物皮屑、霉菌、花粉等)、致敏药物等。由于儿童的皮肤生理学、免疫学和机体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点,因此治疗儿童皮肤过敏的药物与成人有差异,不能简单地将成人药物直接用于儿童。很多家长都很担心皮肤科医生治疗过敏的药物含有激素的,害怕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希望能通过以下对儿童皮肤过敏合理用药的介绍,来打消家长们的顾虑,从而积极配合医生使患儿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皮肤过敏的治疗包括外用药物治疗和(或)内用药物治疗(口服或静脉),治疗原则是根据患儿的年龄、皮肤病性质和病期(急性、亚急性、慢性等)、皮损部位和大小、患儿的自觉症状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用药方法、用量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外用药物治疗是皮肤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激素类和糖皮质激素类。非激素类包括保湿剂、中药外用制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糖皮质激素类可分为弱效、中效、强效等。

  非激素类外用药通常用于轻度的皮肤过敏,维持治疗或作为中、重度皮肤过敏的辅助用药。保湿剂的主要作用是修复过敏时受损的皮肤屏障功能,同时保护皮肤避免受到外界进一步的损伤,其成分的接近于人体正常的皮脂膜。中药外用制剂是根据中医学的辩证论治,采用合适的中药制成适合儿童使用的浓度。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能够抑制皮肤局部免疫反应,是新一代的过敏性皮肤病外用药,但通常适用于2岁以上的孩子。

  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药适用于中度、重度的皮肤过敏,儿童通常选用弱效或中效制剂。弱效包括0.5~2.5%醋酸氢化可的松、0.01%地塞米松等,中效包括0.1%丁酸氢化可的松、0.1%糠酸莫米松等。儿童尤其是婴儿不宜长期外用(面部连续使用不超过一周,躯干和四肢连续使用不超过两周),并严格限制使用量,一般不超过体表面积10%。唯一可以用于儿童面部的超强效糖皮质激素是卤米松。

  内用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中药。

  组胺是参与过敏反应的化学介质,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止组胺的释放治疗过敏。苯海拉明、氯马斯汀、扑尔敏、赛庚啶是最早用于儿童的抗组胺药,其副作用以嗜睡为主。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是第二代抗组胺药,其副作用少,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药物。此外,左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是新一代抗组胺药,主要用于慢性皮肤过敏,但有年龄限制,左西替利嗪适用于6岁以上儿童,地氯雷他定适用于12岁以上儿童。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常用于严重的皮肤过敏,如血管性水肿、严重的急性荨麻疹、药疹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谨慎选择口服或静脉用药,其副作用是可控的,患儿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擅自停药或不规范用药,不但会影响治疗效果、加重病情,而且是产生激素耐药和依赖的原因。

  中药内治法根据中医理论和小儿皮肤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同样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能盲目听信所谓的偏方给儿童乱用药。

  综上所述,当儿童出现皮肤过敏时,家长切忌盲目用药,应及时带患儿至医院就诊,医生会在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和病因的基础上,做出诊断,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医生和患儿家长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合理用药,控制疾病,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儿童皮肤过敏的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