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以趣味彩绘为切入口的尚美校园的建设》中期报告
创建时间:2019-11-07 11:39
浏览量:0
当前位置:

2018-11-15 16:10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以趣味彩绘为切入口的尚美校园的建设》中期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优质发展的必然趋势。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学前教育改革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大幅提高,一个优质的、有内涵的园所,必定要形成一种文化支撑下的丰富而清晰的文化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看似无形,实质有形。因此,我们以多种手段营造“尚美”文化浸润下的“和美”氛围,执行柔性管理方式,将“和美”因子浸润在园所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饱含人文关怀,饱含文化渗透,饱含内驱激励,促使“尚美北幼”在个性和智慧上全面提升。

(二)趣味彩绘是课程游戏化、生活化实施的有效途径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贯彻,以及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要求我们以游戏化的理念和形式,将课程内容融入于幼儿生活中、区域活动中。趣味彩绘是北幼结合自身多年的美术教育研究而形成的特色专项活动,活动的工具、材料更多地来源于生活中,活动的时间、形式不拘泥于集体教学。同时,在对不同的创作手法、展现形式的多元体验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精细动作练习的机会,也为幼儿审美表征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更为幼儿自主性、坚持性、创造力、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多元的途径和支持。

(三)以趣味彩绘为切入口的尚美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命题

“十二五”期间北幼进行了趣味彩绘的实践研究,在结题总结阶段,课题组发现,彩绘特色活动对于幼儿园尚美环境、尚美人文的建设,已有了丝丝缕缕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走进北幼,很多空间都融进了舒展身心的彩绘艺术滋味,北幼人身处其中,接受着环境和氛围一寸寸地浸染和熏陶。因此,这项研究是一个值得尝试、有意义的新命题。

二、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课题组对国内外彩绘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汇总,并做出综述:由于体制、国情、教学手段等的不同,国外幼儿园对于以彩绘课程促进园所文化发展的研究较少,仅有一些零星的美术、绘画教学活动可循。国内大部分县市、区域学校不乏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但基本密集于城市小学、初高中学段,学前教育阶段的研究较少,不论是对于幼儿园尚美校园建设的研究,还是幼儿园趣味彩绘的研究,都缺乏系统的、成熟的研究策略,没有较具实用性、操作性的研究理论成果。而在将两者关联起来,开展以趣味彩绘为切入口的“尚美”校园建设的研究更是几近空白。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北幼经过 “十二五”的悉心研究,在幼儿园趣味彩绘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趣味彩绘作为切入口,进行“尚美”园所的建设,是对之前研究的深入与继续,创新与突破。本课题通过多元的研究方式,架构趣味彩绘的课程体系,丰富趣味彩绘的内容和形式,完善“尚美”园所的环境建设,丰富“尚美”园所的文化体系,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空白。同时,本课题的研究,可促进乡村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对我市快速提升区域内教师专业素养、办园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和良好的践行、推动,同样可为乡村幼儿园提供借鉴与帮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趣味彩绘:

彩绘:即彩色的绘画,器物、建筑物上的彩色图案或图画。在中国自古有之,被称为丹青.常用于中国传统建筑上绘制的装饰画。现如今是在各种物体上进行彩色的绘画装饰。趣味:意思是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趣味彩绘(幼儿园):在幼儿园中,运用游戏、区域、教学等多种有趣地方式,引导幼儿用多种材料在不同的物体上进行有趣的绘画装饰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激情,培养幼儿的彩绘兴趣,提升幼儿的彩绘能力,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

(二)尚美校园:

尚:是崇尚、追求、尊重的意思。美:由彩绘而衍生,包含环境美、图画美、色彩美、造型美、文化美等。尚美:旨在崇尚美、追求美、在彩绘中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确定一种崇尚美、追求美、构建和谐的价值取向。“尚美”不仅是人的天性,更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尚美校园:以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素养,来实现校园环境的韵美,教师形象的润美、心灵的善美,幼儿发展的稚美,特色课程的精美,校园氛围的和美,园所发展的完美。

五、 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思路是:以趣味彩绘活动的实施与研究为切入口,将趣味彩绘和“尚美”园所文化理念互为融合、互为渗透、互为发展,在过程中培养、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再将这一特色活动的物化成果引入园所环境建设中、人文成果融入园所文化氛围中,最终丰厚、完善北幼“尚美”文化体系,打造北幼“尚美”文化品牌。研究从四个子课题着手展开,注重递进性、结构性、园本性,注重研究案例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注重成果的阶段性提炼和推广。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获取多方面的信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行动中探索策略,做好运用实施记录,进行各子课题总结,形成最终成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2.文献资料法。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通过查阅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趣味彩绘材料和内容相关资料,动态把握该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性,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性。

3.调查研究法。主要在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实施。综合运用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事实依据和现实数据。

4.经验总结法。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发现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提炼和总结,寻找解决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并将好的经验成果加以推广。

六、课题研究情况

(一)明晰课题研究思路

课题在我园课题组及专家的带领下,有序有效地展开,组长由蒋晨园长亲自挂帅,子课题组长由我园昆山市级骨干教师张燕等担任,每个教师选定自己感兴趣有特长的内容进行微化研究,研究的落脚点更加深入一线。我们主要通过四个子课题和若干个微型课题的构建使得课题研究脉络更加清晰,同时我们幼儿园以小中大三个年龄段为抓手,推行立体化、多维度的研究模式展开,使得研究有效落实。

1.子课题的研究

子课题一:《趣味彩绘渗透下的尚美园所环境的建设》

子课题二:《趣味彩绘区域建设中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

子课题三:《趣味彩绘课程的实施研究》

子课题四:《尚美教育园所文化的建设》

数目

子课题名称

负责人

1

《趣味彩绘渗透下的尚美园所环境的建设》

张燕

2

《趣味彩绘区域建设中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

陶斯骅

3

《趣味彩绘课程的实施研究》

宋晓艳

4

《尚美教育园所文化的建设》

辛小欣

2.微型课题研究(16人)

我们组织学习《幼儿园主题式美术教育新研究》、《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幼儿园和美文化与教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等,通过撰写读书笔记、交随笔、开展课题专题“每月一议”等活动帮助教师明晰理念。如我们开展了“微型课题答疑解惑”、“我理解的彩绘研讨”、“彩绘区域班班看”等活动,我们以点带面展开了扎实的课题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彩绘教育行为思考。

(二)开展课题研究实践

一、趣味彩绘渗透下的尚美园所环境的建设的研究

我们以儿童的立场出发,以“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素养”三个“尚美维度”为指引,将幼儿彩绘、师生共绘融入全园物化环境建设中。

1.巧用乡村资源,打造环境新样态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和利用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让幼儿在自然和社会中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在广阔的农村自然界中发现彩绘材料,与孩子一同收集了身边随手可及的乡村材料,布置、丰富着园所各个角落的环境。我们根据材质特性分为以下类别的材料(见下表)。

乡村彩绘材料分类一览表

种类

材 料 名 称

农作物

冬瓜、南瓜、花生、玉米、棉花、藕、萝卜、西葫芦、扁婆、红薯、土豆、西瓜等

草编类

草帽、草席、草鞋、草编包、草编垫(蒸笼垫、坐垫)等

皮(壳)

玉米皮、橘子皮、蚕豆壳、鸡蛋壳、鸭蛋壳、鹌鹑蛋壳、鹅蛋壳、鸽子蛋壳等

草叶类

稻草、荷叶、莲叶、梧桐叶、芭蕉叶、枫叶、香樟叶等

纸类

报纸、牛皮纸、硬纸板、纸盒(箱)等

布类

毛巾、裤子、帽子、袜子、手套、鞋子、帐篷、布伞、布包等

木制

木片、木桶、桌子、椅子、柜子、木勺、梳子等

竹制

竹筒、竹片、竹梯、竹编物(竹篮、竹椅、簸箕、竹垫子、扁)等

陶泥

瓦片、砖块、杯子、碗、盆、勺、自制陶泥胚子等

石头

鹅卵石、平面石等

羽毛类

鸡毛、鸭毛、鹅毛等

贝类

蚌壳、蟹壳、海螺、贝壳等

其 他

葫芦、莲蓬、枯树枝、玉米杆等

乡村大自然其实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这些唾手可得的天然素材,贴近幼儿的生活,不仅拓宽了彩绘材料选择运用的空间,还提升了幼儿彩绘创作的想象力,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欲望。

2.凸显儿童视角,搭建儿童舞台

我们从儿童立场出发,将儿童视为环境的主人,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挖掘乡村材料和资源,将园内环境、区域进行了大幅调整,先后建成了彩绘创作区、彩绘欣赏区、彩绘展示区三大特色区和我爱我家、我爱玉山、走向世界、多彩北幼四条特色连廊。我们充分开发室内彩绘特色区、户外大型彩绘区等,全方位、全空间、多维度打造尚美彩绘特色校园,形成室内外、特色区、连廊玄关、地面上空等全方位的彩绘艺术园所环境,从而凸显园所儿童主体参与下的彩绘特色与尚美校园文化的融合,展现了尚美环境新样态。

在尚美园所里处处都是儿童的舞台,孩子们在这个舞台上展现着各自的艺术涂鸦。转角处、墙面上都留下了孩子们创作的印记。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园三个楼层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布置:一楼的墙面是小班孩子稚嫩的笔触涂鸦出的各种彩色小鱼在畅游,凸显了温馨的色调和画面。二楼墙面是中班孩子在PVC管上绘制的我的家乡,虽然笔触稚拙,但能感受到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三楼是大班孩子创作的我眼中的世界,各种色块、各异造型冲击着眼球,让我们感受到原来孩子眼中的世界如此“壮观”。

又如在我园的大厅,放置着一棵孩子家中院子里枯萎的枣树。这是一棵神奇多变的树,孩子们会在不同的节日、不同的时间,进行各种主题彩绘创作,并将作品悬挂在上,让彩绘元素灵动巧妙地呈现了出来。如猴年的猴赛雷主题场景,冬季的迎新年雪景系列,梅雨季节的花伞系列等。再如楼梯的转角处,孩子们与老师一同将干树枝、草编制品装饰于墙面,再将彩绘的作品贴上,童趣满溢,灵动又环保,巧妙地利用了乡村资源,让彩绘融入幼儿园物化环境建设中,处处呈现了孩子作品展示的舞台。

3.追求环境美育观,凸显文化新样态。

黑格尔说:“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感觉材料和充沛的感情内容,并且很多时候超越了语言的界限。从美术本身来看,其社会功能有审美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等,但审美是他最主要、最基本的特色。北幼追求在每个角落中都渗进“尚美”文化特色,让环境发声,不断深化尚美文化,并把对尚美的感悟传递给每一个孩子。幼儿园的文化环境建设蕴含着园所对教育的追求,充满着文化内涵和美感,园所每时、每处、每物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让人陶醉其中并受其浸润。

我们注重角角落落精品的打造和韵美元素的渗透:园内所有的办公室门牌、班标均以幼儿彩绘作品为底图,配以浮雕字体;以幼儿彩绘作品穿插立体绿植设置成的作品展示墙,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楼梯转角处的“梵高之家”,以名画“星月夜”为背景,陈列了各种名画、师生习作、艺术书籍,摆放了奇趣桌椅、清新插花、各类画具······每一个区域、环境的设置,都支撑着幼儿的活动、成长,体现了孩子、老师的参与、智慧。我们知道,审美感受是指审美主体在协商过程中达到的一种自由和谐状态时所产生的审美愉悦。所以当孩子们穿梭、游玩于尚美环境中时,不仅感受着彩绘作品带来的审美教育,更重要的美育在于学会“爱”,关注到身边的事物。

二、趣味彩绘区域建设中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幼儿教育已从着眼于表层的当前认知,逐渐转向关注于深层的长远发展,开放性的学习区域活动就是符合新理念的一种游戏形式。我们把彩绘研究深入到各个活动中,其中区域活动中的彩绘区成了研究重要的阵地。我们提炼出各年龄段形成行之有效的提升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将好奇心、坚持性、自主性、创造力、合作能力、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与“尚美”文化内涵进行有机融合,构建班内的趣味彩绘区域,让幼儿在趣味彩绘区域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并将核心素养与 “尚美”文化内涵相融合,从而影响、内化、积淀“尚美”园所文化。

1.丰富、分层的材料提供是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的支撑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系统化了的内容才有助于儿童心智结构的建构。我们从乡村取材,充分挖掘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并将其运用于特色彩绘区域活动中去。同时,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所以提供的材料也需要具有层次性,这样才能走进每一位幼儿的内心世界、关注每一位幼儿的需求、提升每一位幼儿的核心素养。

以中班《冬天来了》主题中彩绘区活动《雪人》为例,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发展特点,老师提供了2个层次的材料——1.大小圆形萝卜印章、颜料、卡纸等;2.各类蔬菜印章、棉签、排笔、颜料、卡纸等。彩绘区的源源和轩轩选择了难度1的材料进行创作彩绘,在轻松顺利完成创作后,教师适时鼓励:“这里还有更有趣的材料,有我们吃过的芹菜、胡萝卜······,可以在纸上印更多的各种各样的雪人,你们谁愿意试试?”这时源源表示:“那我来试试!”而后佳佳也投入到新材料的创作中。最后从作品效果来看,孩子们对冬天和雪人的画面、形态有了进一步的表现与创作,他们的好奇心被激发,活动的专注度得以延长,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2.适宜、有效的工具投放是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

结合课题研究,根据区域活动需要,我们的工具突出“多元”主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源于生活的各种百变工具,让幼儿在产生兴趣的同时,提升坚持性、创造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如在中班彩绘区域活动《云霞满天》中,绘画工具已不局限于简单的纸、笔、排刷,而是将纸盒代替了平时的纸,并且共同收集了喷壶、丝瓜筋、抹布等作为上色、晕染等的工具。在过程中,为了让水、颜料互为融合、形成造型,幼儿便相互商量后进行合作,一同端着纸盒让其晃动,从而形成不同的图案和造型。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自主性、创造性、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促进与提升。

三、尚美文化下的趣味彩绘活动的开发的研究

我园围绕“尚美”文化,依托课题,进一步完善了各年龄段彩绘活动计划和彩绘课程体系,将核心素养与“尚美”文化内涵进行有机融合,并且影响、渗透到幼儿园的“尚美童画”文化节、家园共建等各项活动中。

1.依托彩绘,开展特色微课程

我们本着一切从孩子出发的原则,进行彩绘微课程的开发,深入实施彩绘特色微课程。我们明确了彩绘微课程的实施目标、实施路径、评价方式等,充分挖掘和利用各方资源,因地制宜地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支架式教学的教师观和以儿童经验为基点的整合性课程观,课程计划全部来源于孩子。在课程实施中,密切关注孩子彩绘的经验和兴趣,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首先,课程的主题源于孩子,根据孩子的兴趣同确定彩绘微课程的内容。如小班特色微课程“奇妙的洞洞”,来源于孩子们的一次户外游戏。有的孩子发现不仅滚筒上有洞洞,在滑滑梯上也有洞洞,在幼儿园、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都有神奇的“洞洞”,于是这个有趣的话题就生成了小班彩绘微课程的内容。再如中班的“神奇的鸟”微课程内容则来源于和孩子们的谈话。在户外饲养区,孩子们被小鸟的叫声吸引了,大霏说:“你们听,这只鸟叫的声音好好听”。卓卓说:“我还听过乌鸦的叫声呢”。 辰辰告诉大家:“那天我去上海野生动物园,看到好多粉色的火烈鸟,好美……” 边上的妮妮说:“我也看到过。”然后很多孩子都应和着:“我也看到过……”。于是老师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点,“奇特的鸟”彩绘微课程就这样诞生了。

其次,课程的实施依托孩子的兴趣点。我园彩绘微课程的实施紧密围绕着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孩子们用各种不同的彩绘方式表达着自己着对微课程主题内容的认识。如小班微课程“奇妙的洞洞”,课程的实施有各种不同的途径和表现方式,有的孩子用有洞洞的材料在画纸上印染,有的孩子用排笔在画纸上画出各种好玩的“洞洞”,获得了许多“洞洞”的经验,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又如在中班的“神奇的鸟”的微课程进行时,中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彩绘技能,所以在方式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孩子用毛笔绘画、手印画、石头画、纸盒画等不同的方式,大胆创作,不断创新。

再次,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延伸与拓展。我们注重收集记录各类课程研究的过程、资料,引导孩子进行作品展示、作品表演、作品评价等多种途径的展示与评价。同时,将研究过程的资料进行整合,找到兴趣点,鼓励进行深一层次的探究。伴随课题研究,我园先后实施的彩绘微课程分别有:小班《亲亲水世界》《有趣的“洞洞”》《有趣的复制》《奇特的蛋》等;中班《我自己》《有趣的鸟》《树》《一人一座城》《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等;大班《玉兰花》《印第安人》《大师印象》《纸上谈画》等。

2.融入彩绘,实施尚美文化系列活动

我们结合尚美文化,将彩绘特色渗透到幼儿园各项活动中,如“王牌对王牌亲子彩绘画展活动”、“小小画家进社区”等诸多彩绘作品展,并先后开展了“童画之星——幼儿美术绘画大赛”、 “最炫七彩风——班级彩绘彩色展”、 “童心绽放——年级彩绘花车展”、“大手牵小手——亲子彩绘活动”、“七彩绘童年,家园庆六一”等特色活动,使“尚美”文化渗透到幼儿园教育管理、家长工作、社区共建等方方面面,为周边乡村幼儿园的特色文化建设起到了带头、引领、示范作用。

四、尚美教育园所文化的建设的研究

依托课题研究,北幼“尚美文化”新样态正逐渐显现,幼儿园逐渐形成了“校园环境的韵美、教师形象的润美、心灵的善美、幼儿发展的稚美、特色课程的精美、校园氛围的和美、园所发展的完美”七大目标融于一体的尚美园所文化体系。近年来数十次接受江苏、贵州等多地幼儿园的参观学习,承办了省师培中心项目学习现场、苏州市“区域活动展示研讨”等十余次省市大型活动。同时,我们注重成果的积累与提炼,研究专著《指尖上的舞蹈》《尚美童画》等由南大出版社正式出版,汇编了《缤纷创意 我们的小画家》《红珊瑚》《快乐动手做》《走向智慧》《彩之趣 童之绘》等5本课题研究专刊,多次获昆山市教科室校园刊物评比一等奖;另有近100篇研究论文发表于省市级刊物,200余篇论文在昆山市级以上获奖,120余人次研究课例在省市范围展示,评比中获奖,20余人次专题讲座在省市范围交流。我园被苏州市教育局、教科院评为“教科研先进学校”。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以趣味彩绘为切入口的尚美校园的建设》中期报告